1、数据安全存在着多个层次,如:制度安全、技术安全、运算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安全、产品和服务安全等。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来说:制度安全治标,技术安全治本,其他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数据安全是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数据安全的特点: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2、数据安全包括的方面如下:物理环境安全:门禁措施、区域视频监控、电子计算机房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等措施。身份鉴别:双因子身份认证、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鉴别、基于生理特征的身份鉴别等。访问控制:物理层面的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如,网络接入控制NAC)、应用访问控制、数据访问控制。
3、数据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标识和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详细介绍:(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咱勺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可以做到:⑴ 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⑵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营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sql)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和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和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
数据库设计的6个主要阶段是: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和处理),它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集成、归纳和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安全性策略主要是一些基本性安全的问题,如访问控制、伪装数据的排除、用户的认证、可靠性,这些问题是整个安全性问题的基本问题。
方法强制存取控制 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通常采取的是强制存取检测方式,它是保证数据库系统安全的重要的一环。强制存取控制是通过对每一个数据进行严格的分配不同的密级,例如政府,信息部门。在强制存取控制中,DBMS所管理的全部实体被分为主体和客体两大类。
解决数据的安全存储的策略包括数据加密、用户安全认证、数据备份、使用跟踪过滤器、数据恢复。
第一,系统安全策略:包括了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库操作规范、用户认证、操作系统安全4个部分。 1)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库用户对信息访问的最直接途径就是通过用户访问。因此需要对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只有真正可信的人员才拥有管理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2)数据库需要有操作规范。
数据库系统需要经常排查潜在风险,依据评估预测,积极做好系统升级。密切监管重点岗位的核心数据 企业日常的办公数据数以亿计,全面监控难度极大,对核心数据的监控切实可行且十分必要。监控核心数据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接触这类数据的重点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规范。
大数据应用安全策略包括整合工具和流程、防止APT攻击、用户访问控制、数据实时引擎分析。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有五大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真实性 (Veracity)。
网络安全: 确保网络环境的稳定与隔离,是数据传输的坚实防线。 主机安全: 保护核心服务器免受威胁,确保业务连续性。 数据安全: 数据备份、加密和恢复策略,保障信息资产安全。 安全服务: 提供专业运维支持,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
电力保障:为所有设备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温度控制:在满足技术参数的前提下,为设备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网络连接:确保数据中心内外以及与公网设备的高速、安全网络连接。 环保与安全:无损周边环境,配备坚固的防护和防灾设施。
- 安全需求:明确客户的安全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机房设计方案。 机房规划 机房规划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机房位置:选择安全、稳定、通风、排水和供电条件完备的地点。- 机房面积: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机房面积,包括机架和机柜数量、操作区域和通道等。
从已提供的产品和功能,以及未来战略规划可以看出,一是考察云服务商自身的安全能力和建设情况,如数据中心安全、内部人员等,二是云平台具备的基础安全功能,如帮助和文档、授权和认证等,三是为用户提供的原生安全产品,如容器安全、数据安全等。
安全需求:需要了解客户的安全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以便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机房设计方案。机房规划 在进行机房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机房位置:机房的位置需要选择在安全、稳定、通风、排水、供电等方面都比较完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