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据是指比较当前云盘中的数据与快照中的数据,以便发现数据的变化。恢复历史版本是指恢复快照中的某一时间点的数据,以便恢复到某一特定时间的数据状态。应用场景:容灾备份,为云盘创建快照,再使用快照创建云盘获取基础数据,实现同城容灾和异地容灾。
灾备释义: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容灾释义: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
数据保护和备份技术,快照技术,数据容灾技术。《大话存储》适合初入存储行业的技术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和销售人员阅读,同时适合资深存储行业人士用以提高技能,另外,网络工程师、网管、服务器软硬件开发与销售人员、Web开发者、数据库开发者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也非常适合阅读《大话存储》。
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
在构建容灾备份系统时,关键技术涵盖了多种方案,如SAN/NAS技术、远程镜像、基于IP的SAN互连和快照技术等。首先,远程镜像技术是核心,它在主数据中心和备援中心间建立数据备份。
1、具体来说,备份是针对数据的保护措施,而容灾则是基于备份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在遭受灾难时业务的连续性。从技术层面来看,数据容灾指的是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这个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2、本地冷备份是最基础的容灾备份方式,实际上就是数据备份。它的容灾恢复能力较弱,仅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备份的数据磁带仅在本地保存,无异地存储。这类方案最常用的设备是磁带机,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是手工加载磁带机或自动加载磁带机。对于存储数据容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手工加载磁带机更为适用。
3、容灾备份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技术,旨在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确保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和业务运行。容灾备份的定义是,通过建立数据备份中心或远程备份中心,对企业的关键数据和业务应用进行实时或定期的备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或灾难情况。
4、容灾是为了确保在遭遇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后,信息系统能够继续运行,保障业务连续性。备份则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恢复数据,保证业务不受影响。
5、备份也是容灾的一种方式。不过应用级的备份是最传统的,在应用层进行复制,一般成本低廉。数据级的容灾:只得是从存储层进行备份,这种备份的机制往往是实时的,适合关键的业务,并且能够做到实时的挂载,相对第一种,毕竟成本高一些,但是目前已经被很多企,事业单位采用。
容灾=数据备份+业务连续。容灾是一项为了防范由于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和认为破坏造成信息系统数据损失、业务暂停的系统工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安全成为将业务建立在IT系统上的企事业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
级:在线数据恢复 第3级容灾方案是通过网络将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制定有相应灾难恢复计划,有备份中心,并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网络通信系统。该等级方案特点是用电子数据传输取代交通工具传输备份数据,从而提高了灾难恢复的速度。
作为DBA,有责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1)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的可用性。(2)当数据库失效后,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益达到最高。(3)当数据库失效后,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
业务级容灾是全业务的灾备,除了必要的IT相关技术,还要求具备全部的基础设施。其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如电话、办公地点等),当大灾难发生后,原有的办公场所都会受到破坏,除了数据和应用的恢复,更需要一个备份的工作场所能够正常的开展业务。
容错(Fault Tolerance)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以及特殊软件实现,而容灾则需要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保障。灾难恢复与容灾的区别 灾难恢复关注灾难后系统恢复能力,而容灾则强调在灾难发生时,维持业务的连续性运行。
容灾备份分为7个等级:0级:无异地备份 0等级容灾方案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数据,未制定灾难恢复计划。这种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不具备真正灾难恢复能力。
在实施容灾备份系统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恢复时间的预期、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此外,容灾系统的成本效益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通过权衡这些因素,企业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容灾策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顺利切换系统,保持业务运营的稳定。
设计容灾备份系统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应用数据中心与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和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应用场合的不同,常见的容灾备份等级包括本地冷备份、远程冷备份、热备份和多站点热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