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绿色的驱动解决方案和服务

以科技和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新闻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类型(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

时间:2024-06-14

资料处理概述

1、在这里主要是指在某一工作环境下,所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识别以及可以进行各项数据处理的电子图件。这类资料的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精度取决于原成果,是地下水功能评价所需要的一种较理想的基础资料储存形式。

2、调查资料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和撰写报告等内容。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从受访者角度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面谈法: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取深入的个人观点和经验,并记录下来。

3、在对物探资料的处理过程中,除了进行化极、求导、延拓等传统的处理外,还进行了水平关联分析和垂直关联分析(叶水胜等)等新方法的应用。由于资料的比例尺过小,所以结果不能令人很是满意。数据处理流程及目的简列于下。图5-25 研究区不关联度等值线图 1)位场转换:化极、延拓、水平导数的求取。

4、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等处理工作,为解释工作提供地下结构的剖面和各种岩性参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方法很多,新方法发展也很快,本节只对常规的处理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校正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1、地震勘探资料的数字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进行以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消除各种地质假象和为岩性解释提取各种物性参数所做的一系列 处理。

2、这一问题可在自动剩余静校正中解决或直接对同相轴进行光滑处理。 (二)三维偏移归位处理 三维偏移归位处理概述 三维偏移归位是三维资料处理中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三维勘探的优点。前述的二维偏移处理,只能使存在于二维(x,z)剖面内的反射同相轴归位,绕射波、回转波等收敛。

3、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深入探讨了信噪比提升技术,针对随机干扰波,提出了二维多级中值滤波;针对面波,开发了自适应网格滤波器、非线性拉东变换和二维小波变换,以及静校正、叠前去噪、速度分析和多次波压制等处理方法。

4、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以储油气地层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处理。通过特殊处理可以为地层的岩石性质、地层的孔隙发育情况等物理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油气等提供更多的资料。

5、本次地震资料处理共获得时间剖面 4 条,剖面总长 3 71km。其中: 主测线 3 条,联络测线 1 条,获得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与地震偏移时间剖面各一套。

6、世纪以来,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光点地震仪、模拟地震仪和数字地震仪三个发展阶段。

常规地震

1、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首先要进行常规处理,常规处理是一种基础处理。它是以提供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地下地层形态和各种地质现象为主要目的的一套处理方法。常规处理的几个主要处理流程为预处理、水平叠加处理、叠加偏移处理。预处理 野外记录送到处理站以后,首先要把野外地震记录的格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格式。

2、主要方法是以常规地震解释的地质模型作为框架,先将测井资料转换为初始波阻抗模型;然后利用模型优选迭代扰动算法对初始模型不断进行更新,使模型的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匹配程度最大,最终的模型数据便是反演结果。

3、地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就是利用前期发生的地震(包括大、中、小地震)的信息来预报其后的较大地震。地震是应力和构造活动的产物,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图像及地震波特征正是地壳应力场、构造活动格局及地壳介质变化的反映。

4、摘要 震级修订是世界各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参数测定工作的常规工作的一个环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级;5天后修订为“面波震级”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中心(NEIC) 速报的结果是“矩震级”8级;不久,将其修订为“矩震级”9级。

5、这种慢地震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因为其特殊性,实际上常规的地震时间段、伤害大,并且每次地震的情况都不一样,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所以,想要攻破这项技术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三种最常用的地震计算方法

三种最常用的地震计算方法有:基于地震动力学的方法、基于地震统计学的方法和基于地震模拟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地震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评估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设计抗震措施、预测地震损失等。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利用振型分解原理和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最大地震反应分析,拟动力方法。

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适用条件:(1) 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2) 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震级计算公式:M = lg(A/T)max + 66 lgΔ + 5。M表示震级;A表示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个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单位为微米;T表示相应周期,单位为秒;Δ表示震中距,单位为度。首先,需要从地震图数据中提取出地震面波的振动位移信号。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

地震震级计算公式:M=lg(A/T)max+σ(Δ)。